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在现代农业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凭借其环保特性,正逐步取代传统塑料地膜。然而,许多种植户在实际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时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地膜过早破裂、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或降解效果不佳等。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并不是产品质量导致的,而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所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以确保其发挥最佳效用。
1.科学保存全生物降解地膜
全生物降解地膜虽然自带降解属性,但在保存期间仍需精心管理,若让地膜直接暴露在太阳下或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其物理性能改变、提前降解。所以,选择一个通风良好、避光干燥的仓库或棚屋进行存放是保持全生物降解地膜最佳状态的关键。同时,保持地膜存放环境整洁,避免与尖锐物品接触,以免划破,影响使用效果。此外,降解地膜也不可存放过久,产品自生产之日起贮存期不得超过8个月。
2.精准匹配作物、地膜颜色及厚度
全生物降解地膜并非适用于所有农作物,它更适合中短生育期以及生长后期怕高温的农作物,如玉米、水稻、马铃薯、花生、中草药、烟草等。
在颜色选择上,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而透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则是以增温保墒作用为主,尤其适合北方地区早春种植作物。此外,还需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播种覆膜方式选择适宜的地膜厚度,短季节作物或顶土破膜出苗的作物可选厚度低于0.01mm的地膜,如甘蓝,花生等,长季节作物或先覆膜后栽苗的作物可选厚度0.012mm以上的地膜,如茄果类、瓜类蔬菜等。
3.覆膜时间
黑色地膜防除杂草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隔绝阳光抑制杂草种子萌发,若覆膜前杂草已经萌发生长,地膜防草效果将减弱。因此要适时把握覆膜时间,尽量在杂草萌发前铺设地膜。或者在覆膜前,深翻整地、喷洒合适的除草剂。
4.覆膜前的准备
覆膜前土壤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覆膜前应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打破板结层,增加透气性和保水能力。使地表平整,确保无明显高低不平,以便地膜紧贴地面,减少空气间隙,提高保温保湿效果。同时,对农田进行除草、除虫。杂草和害虫是农作物生长的“天敌”,它们会与农作物争夺养分,影响其生长。因此,覆膜前务必进行彻底地除草和除虫,为作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5.高效铺设,让地膜发挥最大效用
无论是机制覆膜还是人工覆膜,掌握正确的技巧是关键。机制覆膜前需精细整地,清除残留秸秆、石渣等坚硬物体,压碎土块,确保覆膜的均匀性和密封性。控制好机器速度和张力,避免地膜过度拉伸或产生褶皱。人工覆膜时,应彻底清理地表杂物。铺设时避免用力拉扯导致破损,同时应将角落和边缘区域压紧压实,确保地膜与土壤紧密贴合,不留缝隙。覆膜后,还需适当压土防掀膜,膜边培土压膜7-10厘米,风大地区每隔2-3米适当压土。高畦栽培时,将地膜压入畦沟底部,防止大风揭膜。
6.覆膜后的检查与维护
覆膜后3-4天复查,如有封膜不严或跑膜现象,及时覆压,并注意保护幼苗。后续使用过程中随时应检查是否有土块顶破地膜或漏水现象。如有发现,及时覆土补救。日常进行农事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尖锐器具划破地膜。在施用水肥时尽量精细,避免高浓度和具有腐蚀性的农药化肥大面积接触地膜。
正如所有新事物在初期都会遇到许多挑战一样,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适应。我们通过科学保存、精心准备、高效铺设以及细致维护,不仅能够克服地膜过早破裂、杂草生长等问题,也能充分发挥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友好化。